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文章作者:时间:2015-05-26浏览:129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场所,如何更好地拓宽主渠道,筑牢主阵地,真正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其纲领和核心灵魂,在打造高品位校园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民主平等的校园制度文化、敬业诚信的校园行为文化,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营造改革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就是要坚持和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崇尚敢为人先、鼓励差异发展、支持个性发展的校园精神文化。

    一要营造崇尚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纵观近年江苏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江苏70多所高校参加了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其中与国家有关部委(企业)共建高校、独立学院转制或迁址办学、高职高专院校试点“注册入学”、仙林大学城本科高校组建教学联盟等改革试点,无不渗透和体现着江苏高校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文化。

    二是营造鼓励差异发展的精神文化。营造改革创新的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不能搞一刀切和模式化,而应尊重校园文化的差异性,鼓励高校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科学塑造个性化、特色化的校园文化。近年来,江苏积极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研究制定高校分类发展规划,鼓励高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特色办学、同类竞争、争创一流。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一大批非“211工程”建设的省属高校,始终坚持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坚持差异化发展理念,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办学影响不断扩大。

    三是营造支持个性发展的精神文化。营造改革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让校园中始终充溢着自由、宽松、探究、创新的气息,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要原则。近年来,江苏高校普遍重视和鼓励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南京大学开始构建并实施“三三制”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建立民主平等的校园制度文化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体现了管理思想、管理风格和办学价值导向,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系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作为高校制度建设的基本规范,体现制度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发挥高校管理育人的功能,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价值追求,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公平正义、和谐正气的校园氛围。

    一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袁贵仁部长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这既对教育部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出了要求,也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江苏加快实现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由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取消和调整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凡应由高校自主决定的事项一律下放到学校,不仅有力地引导和推进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也为高校建立民主平等的校园制度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管理环境。

    二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章程是传承高校历史传统、体现办学宗旨、彰显教育理念、积淀大学文化、凝练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大学自主权利的基础。加强高校章程建设,发挥章程的制度规范和情感纽带作用,对统一师生思想和意志,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在近年开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健全大学章程”改革试点过程中,确立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三江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为项目试点高校,重点推进大学章程的制定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是强化师生参与机制。教师和学生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师生,注重挖掘广大师生的创造智慧,使高校校园制度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才能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参与学校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昂扬向上的校园精神。南京师范大学近两年加快“教授治学”的探索步伐,中国矿业大学从2013年开始选举大学在校生担任校务参事,有效调动了师生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敬业诚信的校园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高校师生员工的教育实践、学习生活和文化活动中。高校只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并做到知行合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师生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成为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和行动指南,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

    一是形成见贤思齐的文化氛围。典型是师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参照物,也是师生构建理想自我的投射物。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形成见贤思齐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教育系统涌现了李吉林、侯晶晶、吴邵萍等一批得人心、暖人心、动人心、立得住、叫得响、有影响的先进典型。这些师生的感人事迹,使身边的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学、可效,使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生动具体。

    二是恪守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一个“德”字,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就是要弘扬崇尚科学、探索真理、注重创新、奉献社会的科学精神,号召广大师生恪守“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学术道德,自觉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2012年江苏成立高校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和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学风建设的意见》、《江苏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程(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目前,江苏高校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恪守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正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当前人们价值选择更加自由、更加多样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只有主动占领校园活动这一育人的主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健康向上、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凝聚师生、净化校园环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建设,注重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通过显性与隐性的艺术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其中,持续十多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江苏高校的“常青树”,累计演出千余场,观众近百万,覆盖95%以上的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就高校而言,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努力建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校园文化,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沈健,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终审人:晋秀龙

返回原图
/